前文谈到个体通过做梦对生活中接受的各类杂乱信息进行整合信息,那么梦除了让个体维持身体的健康之外,到底还能给个体预示什么?这便使人类开始了对梦的探索。
我国早在黄帝时就已经有占梦的传说,相信梦是鬼神对做梦人的启示,根据梦象能体察神意占卜吉凶。后来的《周公解梦》就是把梦境罗列,并与中原文化习俗联系起来,予以一一对应地解释。如:梦见鸡犬,主路遇小人;梦见小儿,主凶多吉少。我国古代一般将梦分为直梦、转梦、象梦、人梦、想梦、感梦、因梦、精梦、性梦、时梦、反梦、借梦、寄梦、病梦和鬼梦等15类。
古印度《吠陀》认为梦是连接着当前世界与其他世界。把梦分为幸运之梦和不幸之梦,认为人每天做的最后一个梦最为重要。
现代心理学对梦的解释自弗洛伊德始,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即被压抑的欲望与潜意识的产品。并将梦分为显梦与隐梦。
荣格认为梦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应,具有遗传性,提出了梦中的自己就是原始人的观点。
弗洛姆认为梦是一种象征语言的产物。把梦的象征指代分为惯例的、偶然的和普遍的象征三种,但主要以偶然、普遍的象征居多。
阿德勒认为梦是自我欺骗和自我催眠,做梦的人是为了用梦激起自己的一种情绪,好让自己做某些不理智的事情,具有适应价值。
另外,英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莱格夫特还立了一种比较完整的梦学理论。认为,梦是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的客观现象的想象活动,在这种想象活动个体进行两个自我之间的交流。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认为,尽管全球有60亿人,但梦只有12对梦。每一种梦,几乎都会有一个噩梦与美梦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