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援网怀旧版  2024年05月07日登录注册
【转】家庭教育中的“术”与“道”
来自: xxdxsaaa发布于2014-10-20浏览779次评论1条

最近看《爸爸去哪儿》,感触很多,网上评论也很多,这些内容让我不停的在整合关于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内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样子的家庭教养模式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呢?”


        有人赞小志带孩子的方式非常好,耐心,细心,照顾孩子的情绪等等,可是同样的方式照顾cindy的时候,就没得到相应的回馈,而且也有人评价kimi被养的太娇了。


        有人骂郭涛对待小石头太凶,可是小石头却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当然不可否认,他的沟通方式是带着父亲的焦躁。


        有人赞张亮和孩子平等对话,以哥们的心态和孩子相处,小天天确实性格很不错,不过没有小石头的担当,他总觉得有人会替他担着。


       如此之类的对立网评有很多很多。  还有人看了爸爸去哪儿后,曾经问我,哪个爸爸教养方式最好?虽然我自己在内心里也从各个角度对这五个家庭进行过分析和评价,但是总觉得内心还有一些内容。甚至还隐隐的在不自信,作为一个研究者,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所谓专家,我所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对的吗?


       有一天,朋友家里有事情,托我带孩子,我带着小家伙放学后玩了两天。我习惯的按照对待郭小碗儿的方式对待她,虽然她顺从了,可是我能感受到其实她并不像郭小碗儿那样快乐的接纳我的安排,后来,我略作调整,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对待她,虽然略好,但是貌似还是没有达到我希望的效果。后来几天我一直在反思,我那样的带养方式是对的吗?我阅读了大量的发展教育文献,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研究了不少发展与教育的问题,在幼儿园也待了好多年,虽然总结了很多策略、方法、技巧,但是我也深深的明白,个体差异相当大,我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策略和技巧;而且所有的教养模式都有其优劣势,并且父母并非在所有的情境下都采用同一教养模式。所以,这让我很不自信,我给予别人的帮助,建议和指导是对的吗?


       有一天,阿芳,一个咨询师朋友,和我分享作为培训师的感慨,作为一个培训师,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传对了,那是功德无量,如果传错了呢?那是罪孽深重。可是,我们所传内容,究竟是对是错呢?我们自己都有点恍惚。


       那几天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做梦都是这些,梦见自己努力想做某事,可是却走到了另一个地方,发现了遍地的尸首,于是努力辩证自己的清白。

     

       出去玩了两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存在“术”和“道”的问题。术,就是方法,策略,技巧;而道则是一些普适性的原则。比方说在家庭教育中,术就是,“孩子发脾气,该如何如何对待。” “孩子有问题,该如何如何解决?”  而道则是,“当家长面临孩子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情绪?”  爱,接纳、尊重,陪伴,以及家长的自我成长,这些就是家庭教育中基本的道。 至于如何实现道,那就是术的问题。术是有个体差异的,而且特别受到家长自我成长的制约。


         举个例子来看,kimi的气质类型是启动缓慢型,混合一点容易型。这样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节奏比较慢,如果强制其迅速适应,那孩子会退缩得更厉害。所以,林志颖在起初几次孩子独自活动的时候,去陪伴,而不是一甩手就推出去,是适合了kimi的气质类型的,有了这样几次陪伴和小朋友一起找食材的活动,kimi已经和小伙伴,以及陪伴拍摄的摄像师,有了熟悉感,那种不安全感少了很多后,林志颖再偷偷的走掉,让kimi独立起来,是对待这类孩子非常好的教养模式。


       这场景特别类似孩子的入园适应,在幼儿做了几年的入园适应研究,让我看到了各种类型的家长。有很多家长确实照着书养,理念是完全正确的,比方说,孩子放下后,立刻离开,这样让孩子早点和幼儿园老师建立依恋,尽快适应幼儿园。但是,我也看到一类启动缓慢型和困难型的孩子,被家长这样安排后,一动不动的坐在小椅子上,不吃不喝不动不尿,活生生的把自己逼得生病了。这时候跟某些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还振振有词,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对的,让孩子一定要尽快断奶。殊不知,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导致这类孩子会出现心理疾病。


      所以,总起来说,要先基于道,“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用这样的道来指导如何带养自己的孩子。


      每一类孩子都有其个体差异,这种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我们只能顺应这种气质类型,而不能强行扭转。这其实就是涉及到了家长的自我成长。


      有些家长,只看到了自己成功的某些性格特征,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现没有,就强行去扭转,可是,这孩子是俩人造出来的,那必然是遗传了另一方的特质。而且任何气质或者性格特质,都有它的优劣势。


     比方说cindy,典型的困难型气质,遇到新环境适应不良,如第一次去灵水村,哭得惊天动地,跟着爸爸找饭吃,必须回到自己熟悉的住的地方,换爸爸,不论小志怎么哄,都不肯接近他,尤其是当cindy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气质类型表现的非常明显,如换爸爸上车的时候,还能跟小志有说有笑,但是换下脏衣服的时候,开始出现负性情绪了;自己爸爸扮演警察来查案,一开始还能安静相处,时间一长,她就觉得很不安,而且cindy的坚持性特别强,只要哭起来,那是延绵不绝,反应强度又特别高,惊天动地的。这是困难型孩子在适应环境中的劣势。可是这类孩子也有优势,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猜测,cindy此女将来要成大气候。凡是成大事者,哪个不是坚持性特别强?哪个不是本能力量特别强呢?cindy为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持性,以及反应强度之大,不正说明,这孩子具有成功者的优秀品质吗?


      所以,面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家庭教养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接纳孩子的气质类型,用父母的爱,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意义,这才是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至于,父母该跟孩子做朋友,还是该做父母,还是该做什么,那真的没有统一的模式。


     为什么小志用了一种正确的方法,不理孩子哭的方式,对待cindy,并没有解决问题呢?这个和我的问题一致,我认为自己用了对的方法对待别人的孩子,可是效果并不好。原因就是,我们跟对方的孩子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就是没有满满的爱意支撑,所有的策略和方法,即使是正确的,都是无力的。


      同样,郭涛对待小石头那么粗暴,甚至网上还爆出小石头的妈妈凶小石头的图片,小石头生活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下,为什么还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健康成长的孩子呢?原因也是如此,我们只看到了这一幕而已,实际生活中,郭涛和他老婆肯定花了较多的时间,和孩子共度了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活动。比方说,妈妈带小石头出来吃东西,郭涛和小石头玩机器人的互动,小石头受伤了,郭涛抱着他流露出的那种爱和难过。处处都表现出这一对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关系有强大的爱的基础。


      因此,不要去把某一种“术”,严厉批评孩子,或者说就让孩子哭,之类的方式应用到家庭教养中的方方面面,那种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结果就会出现照着书养孩子,把孩子给养废了。


       其实家庭教育中,这些术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最大制约的还是家长的自我成长水平。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童年的创伤在成长,好多创伤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互动的时候,非常容易激发那些创伤情境,让父母感到不安,甚至恐惧,或者回避。很多人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所以即使他们理智的情况下,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什么,但是在面对孩子问题发生的情境中,会忍不住用惯有的模式来对待孩子。


      比方说,田亮对待cindy,他知道自己要做个慈祥的爸爸,但是cindy哭的时候,却让他失去了分寸,他也知道对待cindy的这种情况应该理解孩子,可是他下意识的反应,还是说教。这就是田亮曾经经历过的教育模式,他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去学习跳水,从小被灌输的是为国,为家,为教练,为父母争光,所以面子意识特别强大,他无法接受cindy的不给面子,这时候他潜意识里考虑的不是怎样给孩子安慰,去思考孩子为什么情绪反应这么大,而是更多的想怎样才能不丢面子呢。当年他的教练或者父母给他的教育肯定也是说教的模式,你该如何如何,而你不该如何如何,怎样才是好孩子,做得棒的。所以现在他照搬了那套模式。这种情况,确实需要自我成长,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然后学习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

     

        回到那个作为培训师或者咨询师或者教师的问题上来,如何才能功德无量,而不是罪孽深重呢?我目前想到的是,传道很重要,其次是:澄清家长的情绪和问题,让其找到适合的术自助,第三,加强个体差异模式的研究,按照个体差异提取各种家庭教养策略。当然对于家长而言,要普及个体差异化的存在。


       家庭教育,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劣势,反应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家长认为成功的家庭教养模式是什么,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应该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要包容这些多元的价值观。  


       总之,不必纠结于术,要着眼于道。

有1条评论
  • 飞翔的子弹2014/10/20 15:51:30
    说得很透彻.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是很重要的.
    赞(0)回复
    您可以输入225字
  • 发表评论
  • 您还可以输入225字